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正在“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生态文明;中国;全球
作者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正在“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面对国际气候治理的新形势,我国应进一步增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第一,增强机制、议题、概念的设置能力。当前,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最迫切的问题是商讨《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另一方面为落实《巴黎协定》提供中国方案。2016年11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巴黎协定》第一次缔约方会议。2017年11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围绕大会重点议题共准备了5份提案,体现出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气候谈判的建设性态度。中国提出的方案,为《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如期完成、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支持力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得到与会各方的一致好评。提升全球气候治理的话语权,需要我们提出一些有影响力并能为其他国家人民接受的新理念新范畴,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主张,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接受,逐渐成为世界共识。中国正在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与美丽世界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美丽世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会促进美丽世界建设。我们要将中国的绿色发展与全球生态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从而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贡献中国方案。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了全球气候治理相关机制的创建活动,并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基本原则融入这些机制,谋求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建立真诚、务实的伙伴关系。为了进一步推动国际气候谈判多边进程,我们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增强机制、议题、概念的设置能力,并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因而环境问题是相通的,一国的环境问题会演变为区域性的,乃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会危及整个人类社会,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只有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共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