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我们一直强调,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是今天大家发现这块压舱石不再像以前那么稳定,为什么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突然失效了?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战略竞争;经济合作
作者简介: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定定教授发言。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冯瑶/摄
我们一直强调,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是今天大家发现这块压舱石不再像以前那么稳定,为什么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突然失效了?现在中美经贸关系是一个大热点,尤其是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备受争议。可以肯定的是,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肯定是主流理论,但是当前正面临挑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相互依赖理论从罗伯特·基欧汉等人提出以来,一直是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但是当前逆全球化趋势抬头,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民粹主义攀升,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不再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么乐观,这促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国际环境下的经济合作。
经贸关系始终是短期的利益考量,我们需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合理规划中长期战略目标。一是需要更加重视经济相互依赖的危害性和负面性研究。过去三四十年全球化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但如今需要从理论研究视角重新思考这一命题,全球化相互依赖关系到底会给国家关系或者战争与和平带来什么影响。戴尔·科普兰在《经济相互依赖与战争》中认为,经济相互依赖在某些情况下是会导致战争的,这跟过去几十年的主流理论不太一样,但是今天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科普兰在芝加哥大学跟随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师承米尔斯海默的极端建构性现实主义理论,因而他更多地看到了现实主义框架下的经济合作与依赖关系。二是中美关系的经贸问题可以从政策角度进行研究。就经济总体而言,中美关系对双方总的福利是增加的,但是内部分配出现问题。中国崛起加剧了所谓美国中产阶级的被剥夺感,加之移民危机、认同危机和民族主义情绪等多种因素,使得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作用削减。过去我们更多地是把国家看成黑匣子(black box)来分析两国间的总量关系,没有深入研究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上的效果,因而忽视了国家内部利益分配问题。三是需要关注未来中美经贸关系是否会出现脱钩现象。从中美整体的大战略框架来看,霸权国与崛起国出现某些领域的脱钩现象是国际必然,因为在双方战略竞争中,如果本国的某些经济命脉掌握在对方手中,长此以往势必带来诸多弊端。未来中美双方都会努力在一些战略相关领域进行自力更生,比如最近的热点话题芯片产业、大豆贸易等。
如果中美关系失掉“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未来还能否保持“斗而不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议题。当前学界对霸权国、崛起国的定义众说纷纭,有必要明确二者概念,缓解竞争过程中不必要的心理焦虑,这样我们做起事情来才会更加心平气和、从容淡定。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本文根据其在第十一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分论坛研讨小组上的发言整理。中国社会科学网冯瑶整理)